• 城乡规划网、
  • 乡村振兴、
  • 特色小镇、
  • 田园综合体、
  • 农业产业园区、
  • 国家农业公园、
  • 美丽乡村规划、
  • 农业三产融合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专题培训讲座——张希三:海绵城市初探
作者:中国城乡规划网 评论(0)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
   
       2015 年10月19日下午,应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邀请,水利部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张希三老师在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会议室为员工做了有关《海绵城市》课程的培训,重点研究政策层面 和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水利层面,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内容和技术措施,以及当前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进展情况。
       张老师指出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就两三年时间,真正启动是在今年,今年5月份16个试点城市刚批准,海绵城市刚起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很有可能会碰到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密切关注、学习并掌握。

一、概述
       海绵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把蓄存的的水释放出来。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它 是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引入景观化城市,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尊重自然水循环,尊重生态过程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它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缩小和避免开发和破坏之间的矛盾,故称之为“低影响开发”或“低冲击开发”(美国)。由于它本身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 功能,所以它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一项重大任务。

二、构建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节约用水、雨水利用、循环用水、降低污染、修复城市雨水的水文循环,使水的社会循环和谐地纳入水的自然循环中去,应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海绵城市所能完成的任务。
       水的自然循环:蒸腾蒸发(从海面、水面、地面、叶面)→云、雾→降水(雨、雪)→地面(形成地表径流)→ 地下(入渗形成地下水)→入河、海→再蒸腾蒸发
       水的社会循环:指人类利用地表水、地下水从而满足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之后,排出废水、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入自然水体的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对水的自然循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要做的,就是把健康的、良好的水的社会循环纳入到水的自然循环中去。城市化改变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城市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能、气温升高;城市排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改变大气的组成;城市废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污染;城市大量的用水耗水,导致水资源枯竭;这些情况使得建设海绵城市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原则
        (1)海绵城市的内容:雨水的留存和处理。前者把雨水留下来,后者把水加以处理使之干净,两者缺一不可。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的内涝,削减城市径流的污染负荷,外来的自然污染物得以自净,并可维持水量与水质的平衡,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构建海绵城市有三个系统:统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传统的城市雨水管渠的排水系统,;超标准雨水径流的排放系统。三个系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三个系统的建立,其对象和目标既有自然水体,也有调节水体;其措施既有行泄通道,也有调蓄水池等。

(3) 构建海绵城市的原则:生态优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 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在上述原则下,力求做到: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河湖、湿地、坑塘、河渠、草地、林地等;生态修复和恢复,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低影响开发,使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最小。归纳起来,海绵城市要具备的功能可以精简为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

四、海绵城市的技术和措施 

可以大致按其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一)渗水工程措施:

(1)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2)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200mm以内的绿地,一般应设置溢流口(雨水口),其顶部标高应高于绿地50mm以上。
(3)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有净化和消峰作用。
(4)渗透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砼管/渠和砾(碎)石材料组合而成。
 

(二)滞蓄水工程措施

在“雨洪利用”中,雨水的集蓄和利用、坑塘蓄水、河湖拦蓄、地下水回灌,都是滞蓄水的工程措施,“海绵城市”常用的有:
(1)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节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补充水源,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2)雨水湿地:与湿塘构造相似,是具有净化作用的调蓄雨水的一种湿地,分表流和潜流两种,常采用防渗以维持雨水的水量。
(3)路牙开槽
(4)水泡景观(5)景观水池

 

(6)雨水花园:是生物滞留措施的一种。

 

(三)净水工程措施

(1)生物滞留设施:指地势较低的地区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措施。

(2)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有收集、输送、排放径流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分为传输型、渗透型(干式)、有水型(湿式)等。

 

(3)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m。

 

(4)用水、排水工程措施

在 渗、滞、蓄、净水措施完成之后,海绵中已蓄满了可用之水,如何用这些水。传统的技术措施如抽水、提水、引水、输水等均可与上述措施配套设置。从而达到用水 的目的;排水的方式、海绵城市与原有的传统的方式是不同的。原有城市的雨水、洪涝水总是尽快排掉,海绵城市则非如此,设计标准以内的雨水,要层层渗、蓄、 滞、留,然后用过的水或多余的水再慢慢排掉,超标准的洪涝水,则启动应急方案快速地排放,故应有两套排放系统的设置。

五、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状况

2015 年3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负责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和审批,入选海绵城市的条件:试点面积要大于15km2,多年平均降雨 量要大于400mm。在申报的130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被批准,分别是迁安(冀)、白城(吉)、镇江(苏) 、嘉兴(浙) 、池州(徽) 、厦门(闽) 、萍乡(赣) 、济南(鲁) 、鹤壁(豫) 、武汉(鄂) 、常德(湘) 、奎宁(桂) 、重庆 、遂宁(川) 、贵安新区(黔) 、西城新区(陕),将获得大量的资金外助(4~6亿元/年)。

在上述16个试点城市中,有不少是已经做出了一定成绩或效果的,如常德、镇江、西咸新区、武汉等。没有列入这16个城市中的,也有做得不错的,例如北京、南宁、深圳等。

北京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改造绿地均需提升集雨节水功能,同时结合较低洼的绿地,将建设70余处雨洪调蓄型绿地,并拟建地下调蓄池34座,总容积达21万立方米。

深圳市从2009年起就推动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并于2011年9月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称号,于2013年12月发布了“规划设计导则”。

武 汉市作为16个城市之一,不仅取得了中央协助15个亿,自己也投入了近百亿元,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刚刚启动,“规划设计导则”也已制定,今年却遇到特 大暴雨,由于城市管网及地下水池等排水设施尚未到位,遭遇“海绵试点城市”与“内涝成海”的尴尬局面。于是“大概率的小洪水要慢排,小概率的大洪水要快 排”,又一次提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面前来。

近日,全国第一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在广西南宁市出台,包括了渗水井、下沉式绿地、雨水利用、生物滞留措施、植草沟等10余种大样图或详图。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海 绵城市不仅仅只是这16个试点城市,符合营造条件的其他城市也都在跃跃欲试地进行着。为了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在2014年10月颁发了“海绵城市建 设指南”。2015年7月,住建部又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考核办法”,拟定了六个方面的考核指标: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 情况。并分“城市自查”、“省级评价”及“部级抽查”三个阶段进行考核,这无疑将更进一步推动和搞好海绵城市的建设。

培训演讲关键词:新型村镇建设理念,海绵城市与村镇规划,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  我来说两句
| 最新评论 (0)
专业客服一对一
周一至周日 8:30-18:00
微信扫码交流